融聚新人文,光照大湾区 | 每个人都是城市的发光体

2022-05-20 19:55:50

logo动图


在城市理念更新的当代,公共艺术已经成为推动城市创新、彰显城市活力的重要引擎。但如何助推其进一步纳入建筑、商业、生态、人文的多重关系中进行整体构思,进而为城市注入文化艺术的温度和力量,依然是值得继续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此,走过了两年的深圳光影艺术季,在边玩边探索和试验中尝试着给出了一个还不错的回答。


两届活动以来,一大批打破空间局限和现实界限的科技光影艺术作品出现在深圳街头巷尾,叠加形形色色的演艺活动,悄然提升了人们的普遍审美意识,同时也将关注视角引向城市气质、公共空间运营、商业美学、湾区融合等深度话题,最终呈现出一股合力,生动演绎了公共艺术从介入城市到激活城市的全过程。



艺术为媒 ,制造相遇


城市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曾提到: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角色之一就是带来一些社交摩擦,把本不会遇见的人带到一起。而这恰恰就是公共空间所拥有的力量——柔软的凝聚力。


创造“遇”见,正是本届光影艺术季核心主题之一。在多位参与创作的艺术家眼中,“遇”的含义很多,但最终的精神内核都指向开放、连接与融合。艺术如同媒介,串联起人和人、人和艺术之间的共时共情体验,最终穿透人文、公共空间、城市、产业的圈层壁垒,实现多元链接。


深港合作在这里再度“相遇”。本届光影艺术季中,两地艺术家们相聚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前海,由深圳青年策展人刘铭熙香港青年策展人邝佳玲担任前海湾展区联合策展人,共同奉上一场艺术大戏。


刘铭熙

刘铭熙

创意机构Otherwise创始人


策展人刘铭熙策划的线下展览板块「风景编码 Encoding Landscape」,在前海、宝安两地多个商圈和公共空间展出后备受好评。该展呈现了多组来自全球的艺术作品,探索与填海而成的城市景观同构的数字艺术景观,一系列建筑、影像、互动装置点亮了整个前海湾。


1


在前海展区,作品《永恒空间》为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公共艺术疗愈空间的新奇体验。作品融合了诗学、幻境与通用图形,将抽象的自我概念本地化并缓慢地感染情绪。观看本作品即是一个观众将自我精神可视化、放松进入自我梦境的过程。


2


与线下展遥相辉映的,是由策展人邝佳玲策划的香港媒体艺术Online展览板块「萤光连城 Fireflies: The Glowing Dots」,通过线上线上实景融合创作、虚拟线上光影装置、概念作品展示等内容,建立一个突破现实空间屏障的虚拟光影城市。以艺术事件作为切入口,探讨艺术如何多维度串联城市区域、增强社会活力。


3

邝佳玲

现微波国际新媒体艺术节节目总监


“在前海湾这样一个几乎每天都不断有新东西出现的地方,让大家去探索未来的公共空间会是什么样的新形态,这是我们展览想要给大家传达出来的态度,可以充分放开想象我们以后的城市是什么样子。” 刘铭熙如是说。


大湾区的学院力量也走出校园,与艺术在深圳街头“相遇”。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的几位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深圳滨海城市的特质,以“瑚”为主题,在福田的中央区域营造了一处奇幻主题花园。


六朵姿态各异的巨型珊瑚花枝组合而成海底森林形象,构建出沉浸式的环境体验,观者置身其中,同活泼抽象的图案及律动变化的灯光一道潜游深海,在舒缓日常工作生活压力的同时对海洋生态问题做出反思。


艺术同样“遇见”了产业。照明设计师许东亮的作品《M+W》 ,以镜面与水面反射环境,融入景物。其内部通道则是一个数字视觉的微型剧场,突出了人类文明与城市、世界之间的关系。


值得关注的是,布展材料及照明装置均在深圳本土生产组装,实现了照明行业在光影艺术的创作、设备、安装等方面的闭环,也体现了本土照明企业对城市的情怀与回馈。


广纳全球作品,厚植人文情怀


除了粤港澳大湾区外,本届光影艺术季在作品选取上更加国际化,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凭借作品带来了开放、多元、丰富与前沿探索兼备的信息,给城市带来更具广泛性的思考。


处处可见深厚地人文情怀,各类作品无不透露着对人的关注、对自然的尊重以及对世界的爱。这在全球共同经历了城市化的推进、互联网的加速和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后,显得尤为重要。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本届光影季展览展示中,除了艺术家们的原生地域特质,作品所呈现出的共通性则更值得关注与探究。


比如来自澳洲墨尔本艺术设计团队ENESS的《飞艇乐团》就很是有趣。这是用十几个充气飞船构成的互动式装置,不仅能和路人们互动,还能随同光线变化“唱”出一片声音风景,十足地颠覆了人们对管弦乐团的想像。设计者表示,希望能够借此作品勾出人们心中的永恒童心,让大人也能找回久违了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4


来自日本TASKO 和中国超常识MakerNet团队共同创作的作品《筑建时钟》则以“世间万象,如流水不归,诸行无常”为灵感,寓意着城市与人在无常中寻求出路、在变化中寻求新生的生命力,行人驻足时也能感受到蕴含在宇宙秘密中亘古而绵长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还有深圳本土青年创作团体Ether.Studio创作的装置《光谱浮游》。作品以听觉描绘深圳城市轮廓,收集了来自城中或人工或自然的声音,并将这些声音可视化。


这些声音素材源自声音博物馆,包括梧桐山的鸟鸣、深圳湾的海浪声,以及光明区工厂里的声音等等,通过程序编译生成通感的视觉影像,集合投射到水中的巨大的形似细胞的物体之上。


让我们通过“看见”,感受到城市里万事万物从来都不是默默无声,那些被掩盖在“众声喧哗”里的城市声音细节,以及隐藏在声音背后的城市表情和人的情绪都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希望创造出来的光影空间能够唤醒人的感受力,让大家稍微在繁忙之中停下脚步,放下痛苦和疲惫,感受温度,感受一切,” 本届光影艺术季多件作品的主持建筑师、岚· 建筑设计创始合伙人李博认为,这也许是人们在城市生活中很重要但是被忽略的一部分。


多维跨界,释放城市魅力


光影艺术季,不仅仅是艺术圈的专业活动,两届以来,主办方尤其注重与商业、消费、建筑等多重领域的综合跨界。艺术因这些领域的加入而变得接地气,这些领域也因有艺术作品的点染而变得更有亲和力和感情色彩。


在深圳光影艺术季总策划执行单位、华彩盛世(深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昕阳看来,光影艺术季创造之初,就秉持着与城市相关产业和生活场景跨界融合、相互成全的理念。他表示,要在大众审美与艺术探索两者之间寻找一种更适合的平衡尺度,让更多人能看得懂、玩得转、享受其中,在后疫情时代把更多的精力投向更现实更温暖的世界。


5


一个引领性的光影作品,点亮的是一个空间的“场”。本届光影艺术季中,福田展区就作出了很好的范例。走在福华路节日大道沿路,光影装置、影像作品、体量可观的临时构筑物,以及在其间发生的各类展演、特色消费微场景......


在适宜的步行距离内,人们与各色内容与场景一一相遇,在都市生活的实景中,体会光、影所传递出的丰富信息与情感。


9


纵观全城,光影欢乐购、寻光摄影赛、光影巴士……跨越全深圳七个展区,同期开展的一系列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文化体验,也让市民游客放下手机,走上街头,置身于夜间文化与生活、休闲、娱乐、商业多元发展的盛大嘉年华,实实在在地提升了生活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8

10

在光影艺术季主办方看来,从政府发起到产业共聚、参与人群普遍的观念开放、前瞻、包容,是两届活动能够顺利举办、多方协同、最终实现产城人联动的根本原因。


这正是深圳从一个经济型城市向人文智慧型城市转型的某种内在涵义:深圳不只是一个经济发达、科技创新的城市,更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艺术精神、不断思考和创造未来的宜居家园。


阅读原文